在國慶檔前期,熱門作品《姜子牙》一度領跑,上映24小時拿下超過4億票房,還刷新了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保持的中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但隨著《我和我的家鄉》在國慶第三天實現票房反超,《姜子牙》明顯后勁不足。
截至毒眸(微信ID:DomoreDumou)發稿,《姜子牙》的票房約為14億,其中10月9日當天,隨著大批觀影人群已經復工、返學,該片的單日票房已經下滑至1550萬,上座率為4.5%,而單日票房占比也從首日的48.6%跌落至20%以下(今日已被《奪冠》反超)。按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成績或落腳在15億左右。
雖然這一成績放在國產動畫中已經名列前茅,但因為《姜子牙》在宣發過程中與50億元票房的《哪吒》深度綁定,淘票票想看人數超過200萬、熱度曾遠高于同檔期競爭對手,故一度被看成是“國慶檔最具冠軍相的種子選手”,如今的這一成績還是低于不少人的預期,進而也反映在資本市場上。
10月9日,國慶中秋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作為《姜子牙》主出品方的光線傳媒,盤中一度大跌17.17%至13.8元,創2015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股價創近2個月新低。截至收盤,光線傳媒的股價下跌13.57%,是當日跌幅最大的影視股之一,市值較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蒸發了約66億。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幾乎所有的電影公司本就面臨營收減少的困境,光線傳媒也不例外。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2.59億元,同比減少77.86%,凈利潤為2957.2萬元,同比減少80.46%,扣非凈利潤則為虧損1318.76萬元,同比降119.22%。
而《姜子牙》也曾一度被業界視為光線傳媒扭轉今年頹勢的關鍵作品,只可惜其結果并沒能滿足資本市場對其的高期待。
這反映的其實也是國內不少電影公司的共性問題,對于大多數的電影公司來說,由于內容制作周期等方面的原因,在內容儲備上不僅有大小年,加上盈利模式相對單一,故時常面臨著因單一爆款被資本市場追捧后,因無法持續輸出優質內容,而又被資本市場“冷落”。
也正是因為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市場上頭部的影視公司,基本上都在加大內容儲備或者發展非票房業務的發展。光線傳媒便在動畫方面有著較多內容儲備,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說過:“光線是在高端動畫內容方面投資最多的(中國)公司,市場上最好的動畫電影公司,幾乎都被我們投資了。”
如同《哪吒》片尾的《姜子牙》彩蛋一般,《姜子牙》的片尾彩蛋“你把答案藏在了海的最深處,那么,我能找到它嗎”,也意味著將“接力棒”交接給了《深?!?。作為接下來光線傳媒最重點的動畫項目,這部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團隊打造的科幻懸疑動畫,制作成本高達2億。
除此之外,光線傳媒還在推進著不少動畫項目,《大魚海棠2》《鳳凰》《楊戩》等片都在制作中。這些片子里會出現下一部《哪吒》嗎?《姜子牙》此次在口碑上遭遇的爭議,是否會對后續的一些項目戰略打法產生影響?這些問題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驗證。
縱觀節后的影視股表現,光線的大跌并不是孤例。節前,很多人預測在曾經的春節檔影片《奪冠》《姜子牙》的加持下,國慶檔的總票房能超過60億,但是實際不到40億的成績造成了預期縮水,所以其他影視股在節后的表現也都較為慘淡——上海電影下跌0.6%、橫店影視下跌2.22%、萬達電影下跌2.19%、北京文化下跌4.31%。
不過多位分析師表示,影視板塊昨日的低迷表現主要是受到短線資金獲利出逃的影響。開源證券點評認為,在2019年建國70周年主旋律電影井噴創造史上最強國慶檔的情況下,經歷過疫情且面臨“報復性旅游”競爭的2020年國慶檔票房達到2019年8成以上,觀影人次接近8成,再次證明人們觀影意愿恢復良好。
因此開源證券研報指出,疫情加速長尾院線退出和市場出清在國慶檔得到驗證,院線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龍頭公司有望由于市占率的提升充分受益于疫情結束后的行業長期增長。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目前定檔影片的片單來看,在2021春節檔之前,除了《金剛川》《拆彈專家2》《晴雅集》外,熱門影片數量相對有限。11月、12月原本是好萊塢影片發揮重要作用的檔期,但迪士尼、華納等片商紛紛將旗下的影片挪檔至2021年,帶來了一定的真空期。從大盤穩定性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會給二級市場帶來一定的變數。
本文為作者 毒眸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注,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31289